林鄧璐德 守護痲瘋、小兒麻痺病患四十年

 

頁Home /本土信徒 / 日人列傳 /宣教師 / 洋神父 / 原住民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J / K /  L /  M  / N-O / P-Q / R / S / /  V / W  

林進修專訪 錄自中華民國歷屆醫療奉獻獎網站 (立法院厚生會 厚生基金會)。林鄧璐德是第7屆 (1997年)醫療奉獻獎得主。夫婿是林澄輝長老(1923-2011)。

 ●林鄧璐德小檔案

林鄧璐德(Ruth Duncan),1921年生於美國德州一個名為「Lubbock」的小地方,取得護理學位後,1946年首度踏上中國大陸土地。前往青海協助創立成功醫院,提供藏胞醫療服務。1952年來台,創設「台南特別皮膚科診所」,收治痲瘋病患,原址後來改成光明敬業院,提供較大的小兒麻痺病童就學、就業管道。1972年迄今,一直擔任台南市新樓醫院義工。

她堅信,上帝會幫她開路;因此,從青海到南台灣,為照護痲瘋病患及小兒麻痺病童,奔走了大半生,在大家眼裡,她不只是藍眼睛、高鼻子的古都媳婦,更是台灣人的大恩人。

波光粼粼中,自中正路底一路蜿蜒向西,經安平出海的台南古運河,打從明鄭開台三百餘年來,就像大地之母般,看盡古都繁華落盡的滄桑,同時也撫慰不同膚色、語言的過往子民。來自美國德州的林鄧璐德,就是其中之一。

「日子過得好快啊,一轉眼都已50年了!」站在離古運何不遠處的林宅花園裡,林鄧璐德輕聲嘆了口氣。從1946年離開美國老家以來,除前幾年在中國大陸外,這半個世紀來,她在南台灣傳教、照護小兒麻痺病患,又下嫁基督臨安教會長老林澄輝,成為府城林家的媳婦,難怪她口口聲聲說,「這裡早已經是我的故鄉了。」

回首五十載,林鄧璐德有太多感觸。1946年,她被美國的中國內地會派到中國大陸服務,先在上海待一陣子,接著再輾轉到安徽及甘肅天水、蘭州等地學中文, 共產黨來了,只好再揹起行囊,穿山越嶺、跋涉千里來到青海省一個名叫花輪的地方落腳,協助英籍的克拉克醫師(Dr. Rupert Clarker)創設成功醫院,並著手訓練當地的男護士。沒多久,共產黨又來到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康藏高原,她及其他醫護人員被關在醫院裡足足七個月之久,最後不得不黯然離開。

回美國一年後,林鄧璐德再度揹上行囊;不過,這次他被指派服務的地點以不再是中國大陸,而是台灣,沒想到從此和這個美麗之島結下不解之緣。

成立皮膚診所 主動收治痲瘋病患

抵台後,她先在台北八里的樂山療養院照顧痲瘋病患,並不時撥空到台東及南投埔里的愛蘭教會服務。然而,當她奉派到泰國清邁接受為期三個月的痲瘋病患照顧模式之後,她才赫然發現,台灣南部病患更多,更需他人關懷。就這樣,1956年林鄧璐德來到台南落腳,一住就住了四十年。

當時民智未開,多數人視痲瘋如蛇蠍,痲瘋病患並棄置不顧的悲劇層出不窮。有一次,她循線到台南縣佳里鎮探望一名病患,只見已四十歲的患者像動物般,被家人關在上了鐵窗的小房子裡,吃、喝拉、撒、睡全在裡面,家人即使送飯來,也是擱下就走,避之唯恐必及。

「簡直和狗沒有兩樣!」林鄧璐德看了又是流淚、又是傷心,說好說歹才說服家屬,她和另一名宣教士太太高興得馬上回去開車,把這名患者送到樂山療養院治療, 沒想到過沒多久,就傳來不治的噩耗。「要是能早點發現、治療,就不會有事了。」她不止一次責怪自己。

經此衝擊,他即出面和台南市政府接洽,提出收痲瘋病患的構想。獲得支持後,立即在離古運河不遠的民權路底成立「台南特別皮膚科診所」,專收痲瘋病患。不以 「痲瘋醫院」為名,為的是避免引起民眾的恐慌及反彈,選擇民權路底,則是看上四周都是魚塭,形同「孤島」特殊地理位置。

致力衛教宣導 掃除「骯髒」惡名

「我是宣教士,我相信上帝會為我開路。」儘管困難重重,林鄧璐德還是堅持「痲瘋病可以根治」的信念,尤其在她1958年赴日參加國際痲瘋病大會後,更加堅 定。那段時間裡,她每天一早醒來及巡視病房,一面幫忙餵藥,一面伏身傾聽病患的痛苦心聲。

林鄧璐德強調,痲瘋病患不過是感染了Mlepraise的痲瘋桿菌,有些人潛伏在體內,外表看不出來,有些人則表現在顏面及四肢,只要按時服用DDS等三種藥物,即可治癒。因此,她像母親般張開翅膀,提供所有病患羽翼呵護;只要有人指著痲瘋病患高喊「ㄊㄞ ㄍㄜ來了!」他就狠狠地給罵回去。

藍眼睛、高鼻子的林家媳婦會照顧痲瘋病病患。這個口碑一傳開,住院病患只增不減;林鄧璐德只好繼續在嘉義創設「痲瘋救濟協會」,並在高雄另設分支機構。往後十餘年裡,她在這裡收治了一千餘名痲瘋病患,並協助他們痊癒、返家,而社會大眾也在她的不斷衛教宣導下,認清痲瘋病的本質,不再把它當成「骯髒」的代名詞。

1972年,台南特別皮膚科診所因等不到新的痲瘋病患,終於畫下了句點,而所剩無幾的老病患也都在林鄧璐德安排下,定期到新樓醫院接受門診追蹤治療。

開設光明敬業院 協助麻痺兒就學、就業

彼時,預防接種的觀念仍未深植民間,小兒麻痺依舊相當盛行,常可見這些殘障而匍匐路上,即使有些幸而開刀矯治,卻又碰到就學及就業的問題。送走最後一批痲瘋病患後,閒不下來的林鄧璐德,隨即把近三甲地的診所改為光明敬業院,開始收容十餘歲、甚至更大的小兒麻痺病童。他們之中有意升學者,及安排就讀長榮中學 及長榮女中,想謀得一技之長者,則請來技職老師教他們修、刻印及裁縫等技術。

四年下來,林鄧璐德幫助近兩百名病童就學與就業,其中有不少人考上大學,在社會上卓然有成。每逢過年過節,這些子弟都不忘回來探望他們的恩人,讓遠嫁異鄉的她備覺溫暖。

退休後,林鄧璐德不用再照顧痲瘋病患及小兒麻痺病童,時間頓時多了起來。十幾年前,他開始到新樓醫院當義工,憑著他那口流利的閩南語,和住院病患「開 講」,常逗得大家開懷大笑,直到最近走路不太靈光,才檢少到醫院幫忙的次數。

四十年過去了,望著原本環繞在住家周圍的魚塭,以全被透天厝取代,台南特別皮膚診所原址,也已被市府標售,正準備興建大樓;林鄧璐德難免有滄海桑田之感。 滿天晚霞的南國傍晚,瑰麗依舊,拄杖走過滿佈羊齒藤類及聖誕紅的花園小徑,這名來自美國的八旬老太太,腳步益顯蹣跚。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