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秀幸:妳留給我的,一生用不完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盧秀幸口述 廖瑞女撰文 「妳留給妳我的,一生用不完」 《耕心週刊》766期 2011年5月8日>


1962年,孫理蓮宣教師(Lillian R.Dickson,1901-1983)在澎湖創辦孤兒院,讓許多失去家庭的孩子可以不再被送到救濟院,而是有一個真正的「家」來照顧他們。盧秀幸老師就是當時負責澎湖孤兒院中的老師。盧秀幸母親名叫林好,臺南市人,是第一代基督徒。

母親離開我已經三、四十年,我仍強烈懷念她,她曾說:「我留給妳的基督信仰,妳一生用不完。」起初我不明白這句話,但現在我完完全全能體會。

母親名叫林好,臺南市人,是第一代基督徒。外公外婆都是熱心拜拜的佛教徒,但奇怪的是,他們生下的兒女卻一個一個的死掉,做父母的當然心急又害怕。外婆再度懷孕不久後 (就是懷了我的母親),外公生病且情況惡化,看著懷胎才六個月的妻子,他萬分無助且無奈地說:「如果這個孩子能平安出生、長大,就去改信其他的宗教信仰,才能改運。」為了讓孩子順利成長,外婆生下我的母親後,就將她交給長輩撫養,後來就改嫁去了。

母親少女時期就被送進教會學校長榮女中就讀 (她是第3屆學生);因周圍有些人已經信耶穌,所以母親對基督信仰並不陌生;更因為就讀教會學校,不管心靈或生活實質上,都得到很好的教導。學生時代,母親的手藝常常是全班之冠,她的作品至今還收藏在長榮中學的歷史資料館。為人母之後,手巧靈活的母親更擅長家事,又會做衣服,常常縫製衣服給我們穿。

母親也學會以羅馬字讀聖經,書寫與閱讀都很精準,我看她這麼厲害,就向她學習;我會讀、會寫羅馬字,全都要歸功她。母親有寫日誌的習慣,字體整齊又漂亮,同時有過人的毅力而不中斷,直到過世前兩星期才停下來。母親是我的模範,是教我學問,也是教我信仰的人。

我十六、七歲時,因脊椎凸出,雖不痛又沒有生命威脅,可是極不好看,只好不升學,整天躲在家裡幫母親做家事。幾年後,善化有一位外科醫師蘇銀河需要一位護士,我便受他邀請去幫忙。後來,蘇醫師前往澎湖設立醫院,我也跟著一起去。六十年前,澎湖交通不便,可是病人很多,幸而醫院的成立,救治了不少人。

然而,經過十多年,蘇醫師顧慮家裡孩子升學的問題而考慮回臺灣。當時我正好加入醫療團隊,巡視馬公鄉村以及離島部落,知道民間疾苦,我們必須全心投入。醫療團隊隸屬基督教芥菜種會,是由來自美國的宣教師孫理蓮女士(孫雅各牧師娘)所創辦,當時在臺灣本島還設有育幼院、殘障之家,照顧許多孤苦無依的孩子。我告訴孫理蓮女士,澎湖有五個小孩亟需協助,希望能送到臺北寄養;孫理蓮女士馬上飛到澎湖了解狀況。可是到了下午,刮起大風來,飛機無法起飛回臺灣,她只好留下來,在我的宿舍同住一個晚上。她說,臺灣與澎湖相隔這麼遠,又有大海隔開,孩子住在臺北,媽媽若要去看孩子,真是難上加難……。她躺在床上沉思,過了一會兒, 對我說:「明天我們去找個地方開設孤兒院,為妳那五個小孩。」我緊張地說,這麼大的工程,沒那麼容易吧!她馬上回應我:「妳沒有信心,但上帝自會預備!」

第二天,我們就出去找,在郊區看到一棟建到一半就停工的建築,為何停工?我們不清楚,但奇蹟似的,我們買下了它,並且開設了孤兒院。那個時代,當地人出海捕魚常有不測,許多孩子因此成了孤兒;我負責的孤兒院,起初只有七個孩子,後來陸續增加到四十多個;當年進出孤兒院的學童共有八十名,現在仍保持聯絡。

我負責孤兒院期間,母親常以書信為我加油打氣,以信仰理念支持我,使我不致跌倒或放棄。我為孤兒院的孩子禱告,三十幾年不間斷,就是期望他們能在困苦時求告上帝,在順利時感謝上帝,正如母親為我禱告一樣。

而今,我已經81歲,雖然沒有生育,但孤兒院孩子長大成人又有成就,他們的關懷陪伴以及母親留給我的信仰,就是我最大的後盾;就像母親曾經的叮嚀:「我留給妳的信仰,妳一生用不完。」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