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中學校 神學校的預備學校

蘇文魁撰 「神學校的預備學校」見於部落��「從淡水的馬偕博士說起」分類:淡水的第二波興學。

按:1914年4月4日,淡水中學校 ( Tamsui Middle School ) 這所台灣最早的本土子弟正式五年制中學正式開學。

校長為偕叡廉先生(George Willam Mackay)。請參見二世馬偕��淡水中學(文魁)。


淡���開後首屆學生約有三十位,也有二十幾位前牛津學堂留下來的普通科學生。任教老師除了偕叡廉校長夫婦之外,還有宣教士羅虔益(Mr. Kenneth Dowie)、約美但牧師娘(Mrs. Milton Jack)。��威廉牧師娘(Margaret Mellis Gauld),加上三位日本老師,和秀才李種松以及由新店教會調來的蕭安居牧��。

這所中學對台灣社會是相當珍貴的。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台灣人,一直不能與日本人同在一教育體系中共學,這種充滿岐視的雙軌差別教育以中學教育最明顯,中學校幾乎是日本子弟的禁臠,在早期淡中是北部台灣子弟唯一的升學管 道。不過由於大環境和學制所限,這所中學在日人眼中,還只是被視為英文和體育的專校,也是神學校的預備學校。

當時上課是日文和台語,但英語教學卻成了特色,尤其半數的老師是英國人,因此連日本子弟也願到淡中來讀。另外,立校不久就以優越的體育運動成績和音樂校風聞名,不僅橄欖球隊成軍 後也名留青史,令日人不敢忽視。有臺灣合唱之父之譽的陳清忠,也在校內也組織了本土第一支合唱團「淡水中學合唱團」(School Clee Club),1962他率團到日本韓國巡迴演唱,優異的表現享譽海外,學生團員中之陳泗治、駱先春,日後也都成了著名的音樂家。

而宗教教育才真正是主要特色。學校是寄宿生活,校長夫人偕仁利(Mrs. Jean Ross Mackay)最為熱心,除了平時開查經班,每年也都組暑期經營。遇到志願將來要唸神學的學生,不僅會給予特殊訓 ( 如 免費教鋼琴 ),家境差者也會給工讀機會。

1919年淡中送出第一批畢業生9名。那年台灣 ( 台北 ) 神學校也他們量身裁制改制為:凡入學須中學校畢業,讀本科4年才正式畢業任傳道師,入學5名也都是上述畢業生。其實,提高神學校水準造就北部教會領袖人才,就是創辦淡中的主要目的。

除了宣教士在信仰和靈性上的指導,後期的老師如陳能通、陳瓊琚、柯設偕等,也都帶學生讀聖經、禱告、開信仰造就班,甚至訓練學生教野外主日學等,鼓勵男學生讀神學院、女學生當牧師娘,培養出駱先春、胡文池、江天順、張崑遠、郭和烈、陳泗治、詹德建、徐謙信等名牧。陳泗治是日後淡江中學的校長,而駱先春、胡文��則是戰後原住民宣教的三大英雄之二,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開創了「二十世紀神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