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聖代下的洋學校

蘇文魁撰 「昭和聖代下的洋學校」見於部落格「從淡水的馬偕博士說起」 分類:淡水的第二波興學


八角塔塔成(1925年6月竣工)後,淡水中學校由使用了11年的牛津學堂遷往美倫美奐新教室上課,而馬偕夫人張聰明也捐了私地五千坪做為運動場,新校舍。新氣象理應可讓淡中邁入一個新時代,然而事實卻非如此。因就在1922年2月,台灣總��府重新頒行《台灣教育令》對私立學校諸多限制,學校越來越難經營了。

淡中以宗教精神立校,以人本教育為主,以台灣子弟為教育對象,教 學使用台語也教聖經,因此無法見容於日本軍國主義下的皇民教育政策,雖然有不錯的師資、優美的校���,還算齊全的設備,但不接受其匡限,卻無法獲得總督府的 「備案」和「認定」為合格之中學校。甚至不得不再用「學校」之名稱,男女兩校分別改名為「私立淡水中學」與「私立淡水���學院」。

在當時教育環境皆為日人壟斷的情形下,淡中雖為台灣子弟珍貴的教育管道,不過因無法繼續考高等學校,升大學。因此,除非是信徒子弟想進入神學校外,一般學生大抵唸兩���後會轉往日本讀書,故結業時的畢業生,往往不到入學人數的一成。

淡中在日人眼裡確實是個英國學校。學校畢業典禮英國領事會來主禮,學生每年的文藝會英國領事也會邀各國駐台北領事來觀賞「他們的」學校。英文風氣更是濃厚。校歌是用英文唱的(沒中、日文歌詞),學生還會演莎翁名劇。兩個主要英文老師陳瓊琚、陳清忠(都是同志社大學畢)雖出師同門但對某些單字的發音各有堅持,劇烈到幾乎反目,學生也分成兩派各有所挺。有時除了偕叡廉和其夫人(偕仁利Mrs. Jean Ross Mackay)教英文會話,英國領事夫人也會來上課。一進課堂,班長喊口令說「Good morning boys」 學生立刻回答「Good morning Mrs…」

不過,淡中確實是一個快樂的學習環境,五育並重學風自由,師生情誼深厚,課業學習與生活教育合一。一群活潑蹦跳的孩子,有別日本學校專制,嚴峻的斯巴達軍訓,在日本時代淡中可說是異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