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029 杜嘉德編「廈英大辭典」

首頁Home / 史話總目錄 / 教會史話題字/史話第一輯 史話第二輯 / 史話第三輯  /  史話第四輯 / 史話第五輯 / 史話第六輯 / 史話第七輯

教會史話 001-025

教會史話 051-075

教會史話 076-100


  1. 字邊無圈讀白話

  2. 養心神詩五十九首頭句

  3. 詩冊和早期信徒之入信

  4. 杜嘉德編「廈英大辭典」

  5. 巴克禮增補杜辭典

  6. 英廈、荷廈等辭典

  7. 廈門音新字典

  8. 書序有名陳大鑼

  9. 從詩「萬世盤」談到「聖詩歌」

  10. 甘為霖著作等身

  11. 荷蘭台灣宣教史的開拓

  12. 荷蘭時期駐台牧師名錄

  13. 荷人教化所及的平埔社

  14. 荷人羅馬字番語文獻

  15. 新港文書

  16. 紅毛親戚

  17. 祖籍新港的李順義

  18. 干治士湖

  19. 被處死的荷蘭宣教師

  20. 熱蘭遮城日誌

  21. 殖民地宣教師的角色

  22. 補述荷蘭宣教文獻

  23. 天主教傳入台灣

  24. 西班牙人的撤退

  25. 鄭芝龍是天主教徒


 

  

宣教師們的語言知識,往往是一代一代累積起來的。當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杜嘉德牧師(Carstairs Douglas, 1830~1877)1855年扺廈門時,他抄錄學習已故盧壹(John Lloyd,1813~1848)所留的稿件「廈門語字彙」。盧壹屬於美國長老教會,駐在廈門正好 四年,就是1844年12月8日起至1848年12月6日去世。杜嘉德牧師也得助於羅啻(Eliph Doty, 1809~1864)的廈門語法(Manual)及施敦力亞力山大(Alexander Stronach)的廈門腔字典稿本。羅啻屬於美國歸正教會,於1844年至1864年間駐廈門,而施氏屬倫敦宣道會,1846年廈門。

杜嘉德牧師蒐錄閩南白話,非常廣泛:以廈門腔為主,但遍及漳州、漳浦、晉江、永春、惠安、安溪、同安、長泰、南安、灌口等屬的腔音。他為自己備忘而作的彙稿件,經同工們傳抄;最後在廈門的三宣道會索性就提議杜牧師編製辭典。為此倫敦宣道會派施約翰(又作施敦力約翰,John Stronach),美國歸正教會指定打馬字(J.V.N. Talmage)協助編纂。

「廈英大辭典」(或作「廈門音漢英大辭典」)-----正名Chinese English dictionary of Vernacular or Spoken Language of Amoy, with the principal variations of the Chang chew and Chin chew dialects----於1873年由倫敦Trubner & Co.刊行;序文、緒言及說明共19頁,而字典本身有 六一二頁。

此書是第一部廈門腔白話華英辭典。書一出立即成為所有要學習閩南語言者----宣教師、商人、旅行者、船員、翻譯、學生等---之必需工具。書中謂:台灣自近二百年來不斷有移民,大多來自廈門、漳州、泉州;島上有多處可指出顯係來自中國本土某幾處的殖民,但島內來自本土各地的腔頗混雜。此書顯然意圖提供前往台灣的人士以廈門腔為主閩南為副的工具。

此書的一特色是全書無漢字,腔只用羅馬拼音。序文裡杜牧師說,一者因為很多字找不出適當漢字,二者要利用假期在英國排印就無法印出漢字,三者因他無法抽出時間在外埠(如上海)監印而作罷。無漢字是一缺點,但也表示廈門腔白話字典不用漢字尚可存在而有用。此書收錄植物、動物或醫藥方面的字彙較少是杜牧師所承認的缺點之一。

 

《台灣教會公報》1903期主後1988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