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149 在東港的早期發展

首頁Home / 史話總目錄 / 教會史話題字/史話第一輯 史話第二輯 / 史話第三輯  /  史話第四輯 / 史話第五輯 / 史話第六輯 / 史話第七輯

教會史話 101-125

教會史話 151-175

教會史話 176-200


  1. 高賢的故事

  2. 善後及新部署

  3. 深河伯本是賭徒

  4. 傳道葉清遇殺真相

  5. 「高長伯」傳探原

  6. 念念不忘文哥

  7. 漳州傳道陳子路

  8. 埤頭教會教後向榮

  9. 二老口舊樓

  10. 府城七人受洗

  11. 高耀槌破煙管

  12. 由家譜尋線索

  13. 劉光求族系

  14. 吳意說我沒有空

  15. 開設亭仔腳禮拜堂

  16. 戴返遇見必麒麟

  17. 木柵的歸主運動

  18. 拔馬教會的起源

  19. 卓加弄家譜

  20. 崗仔林建堂年考

  21. 崗仔林李家

  22. 柑仔林教會自立待望

  23. 東港以何聘為始

  24. 在東港的早期發展

  25. 划竹筏的吳著


 

 

 

東港在清期是鳳山縣的要鎮,位於東港溪口。《台陽見聞錄》云:由埤頭以南三十里為東港,又三十里至枋寮,係赴瑯轎陸路要道,由枋寮過溪,即屬番界。

 1870年福音傳入東港以後其發展相當順利。李庥牧師在187175日函說:阿猴(屏東)參加禮拜者約有三十名,東港有其倍數。不過我看出有些求道者期待入教將會是使他們自官憲的管制得釋放(The Messenger, July 1871, p.232)。722日李庥牧師在東港主持首次聖餐,並施洗八名。其中二位有學問。年頭李庥牧師首次來東港時,一位秀才曾來會並索取聖經,後來數週不見其人影,直到一禮拜天他來了,聲明他已經廢棄偶像神主牌,決心敬拜真神。他協助教會購買現在的聚會場所。上帝的大能是何等的奇妙,能使這位老人在晚年皈依主!其他的幾個人,期間或長或短,都在旗後醫館聽過道理;所以教會南進,他們就立即加入福音的隊伍。現在的禮拜堂可容納八十人,目前經常坐佔一半以上,但看其趨勢,希望將來在此地能建造一個可容納數百人的禮拜堂,堂邊尚有空地,以籬笆圍之(The Messenger,Dec.1871,pp. 277- 278)。同年1119日,李庥牧師在東港第二次施洗男五名女一名(The Messager, Feb. 1872, p.42)。

 據何來發回述東港教會云:何聘、黃福及何來發是東港禮拜堂首次禮拜的參加者,到了(1871)年末增加李清月先生(是位老秀才)、李水、馬安等人。翌(1872)年正月間李清月和李水二人合獻一間義學(義塾)作禮拜堂,就是打魚寮(Pha-hi7-liau5)的窟邊。二人素不和睦,但聽道理之後就相好。義學改為禮拜堂需要大整修,李庥牧師寄銀錢來,添製傢具,也在後面蓋了三室。當時的傳道黃深河不常住之,有時來有時去。其後會友逐漸增加,有東港的邱白、鹽埔仔(現鹽州)的吳葛(吳葛的父親,,參見《教會史話》150)等。此二人後來都被設立為長老,盡力料理教會至死。過不久竹仔腳的阮慶(武秀才)也來聽道理,也引領南岸的客家人聽道......(《台南府城教會報》165號,189812月,95─96頁)

 李庥牧師提到的老秀才就是李清月。李庥牧師在1872年的另一函再稱讚曰:這位秀才,現在是長老,經常陪伴我們,協助我們。他是一位熱心的宣教義工 (earnest unpaid evangelist )。在此南方區域福音有進展,賴於他熱心的推動及他堅實生活的見證甚大(Edward Band, Working His Pupose out, p.86)。

 

《台灣教會公報》2043 199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