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208 岸裨社受封土賜姓

首頁Home / 史話總目錄 / 教會史話題字/史話第一輯 史話第二輯 / 史話第三輯  /  史話第四輯 / 史話第五輯 / 史話第六輯 / 史話第七輯

教會史話 226-250

教會史話 251-275

教會史話 276-300


  1. 馬雅各名醫神技

  2. 馬醫生名傳四方

  3. 福音傳到台灣中部

  4. 烏牛欄潘開山武干

  5. 大社最早的領洗者

  6. 大社潘交根阿打歪

  7. 吳子光寓居岸裡社

  8. 岸裡社受封土賜姓

  9. 總土官阿穆派下

  10. 大社的早期進教者

  11. 內社首次領洗者

  12. 德馬太醫生

  13. 甘為霖受封駐府城

  14. 蘇格蘭出身的牧師

  15. 馬偕的蘇格蘭淵源

  16. 遙遠的臺灣!

  17. 我常與你同在!

  18. 馬偕抵打狗找李庥

  19. 從打狗到淡水

  20. 「女皇飯店」

  21. 南下到大社埔社

  22. 巴宰族裔的土名

  23. 尋找開山武干之裔

  24. 甘為霖府城初印象

  25. 布屏隔開男女席


 

  

    以岸裡社為宗主的巴宰族(Pazeh),在台灣中部開發史上有顯要的地位。此族群不僅是原住民漢化較早的,也是接受基督教較早的,誠值注意。

    康熙22(1683,鄭克塽降,台灣歸清廷:設台灣府,轄有鳳山縣、台灣縣及諸羅縣。岸裡社之名,初見於「諸羅縣志」康熙56年纂修。當康熙38(1699吞宵社今通霄士官卓、卓霧、亞生倡亂時,北路參將常泰圍勦不克,既而有人獻計云.「岸裡社番穿林越澗如飛,擒亞生,非此不可」,時岸裡番尚未內附,乃遣譯者入說其魁,多致糖、煙、銀、布,番大喜,自以收捕為功。

    康熙50(1711,張達京入岸裡社,土目阿穆又作阿莫,參見《教會史話》 209)信任,以女妻之,遂有「番駙馬」之稱。康熙54(1715阿穆受任岸裡總土官。據閩浙總督覺羅滿保上題生番歸化疏云:「臺灣北路生番岸裡等5社土官阿穆等,共422戶,男婦老幼計3368名口,俱各傾心向化,願同墊番一體內附」。

    康熙55(1716,中部平原始劃漢番耕界,准賜揀東堡未墾山埔,供岸裡社番墾闢自耕自食、豁免賦課,以資足糧家養,並出示曉諭,除明示各社界限外,並嚴令其遵照准限管耕,不得侵墾此乃岸裡社賜土之濫觴。

    康熙61(1722,朱一貴起事,阿穆子阿籃從戎協剿有功。雍正元年(1723新設彰化縣。3(1725張達京任岸裡社五社總通事,至乾隆26年,勤續37年。雍正9(1731大甲西社蕃外十社叛。阿穆孫敦仔與張達京相謀協助官軍襲破阿束社,雍正11(1733阿穆及張達京蒙召上京各受御衣一襲。乾隆5(1740賜「忠勇可嘉」之匾。

    乾隆23(1755,賜姓潘,潘字有水、有米、有田,潘姓遂成為岸裡社的通姓。吳子光撰「一肚皮集」云:「今之熟番皆生番因歸化後故名,猶然守其土風,雖遠弗變,其族本無姓,近亦臆造姓民,若漢人然相傳土番未得姓時,有黠者欲用夏變夷,而未得其方,漢人紿之日:姓未易討好也,唯潘字有水、有米、有田,姓莫如潘宜,番大喜,此與胡廣託葫蘆為姓相類」。又云:「除岸裡社番姓潘外,餘則趙錢孫李各自成一家……」

    乾隆26(1758敦仔任岸裡五社總通事,35(1770乾隆帝賜敦仔名大由仁。其裔代代效忠清廷不變。

 

 

《台灣教會公報》 2130 主後199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