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222 巴宰族裔的土名

首頁Home / 史話總目錄 / 教會史話題字/史話第一輯 史話第二輯 / 史話第三輯  /  史話第四輯 / 史話第五輯 / 史話第六輯 / 史話第七輯

教會史話 226-250

教會史話 251-275

教會史話 276-300


  1. 馬雅各名醫神技

  2. 馬醫生名傳四方

  3. 福音傳到台灣中部

  4. 烏牛欄潘開山武干

  5. 大社最早的領洗者

  6. 大社潘交根阿打歪

  7. 吳子光寓居岸裡社

  8. 岸裡社受封土賜姓

  9. 總土官阿穆派下

  10. 大社的早期進教者

  11. 內社首次領洗者

  12. 德馬太醫生

  13. 甘為霖受封駐府城

  14. 蘇格蘭出身的牧師

  15. 馬偕的蘇格蘭淵源

  16. 遙遠的臺灣!

  17. 我常與你同在!

  18. 馬偕抵打狗找李庥

  19. 從打狗到淡水

  20. 「女皇飯店」

  21. 南下到大社埔社

  22. 巴宰族裔的土名

  23. 尋找開山武干之裔

  24. 甘為霖府城初印象

  25. 布屏隔開男女席


 

  

    巴宰族(Pazeh)之裔,在今日差不多都用漢名。不過在文獻上在家譜、舊戶籍諸、舊契等都會看到很多土名。族人的命名,似有些規則的。

  潘姓是族人的通姓。古昔時原無姓氏,潘姓是於乾隆23(1755清帝所賜的參見《教會史話》 208)。他們是漢化最深的一族,但漢人同姓不婚之習俗就無法遵守了,因為都姓潘。

    早年在部落內,本來只用土名如用音表出,就是AbokAdawaiGunai......相叫呼,但為了識別起見也就加親名。因而一般名就有2段,前段是子女之名,後段則親名。連父親名者為多,但也有通母名者母招贅父入戶者往往如此。學者稱此為「子連親名制」  現在我以第廿三代岸裡各社總通事潘永安長老(1861-1938為例來說明,永安之父仰仁又名丹桂,是漢名,有土名界甘歐蠟進教冊所錄,又作該丹戶六舊戶籍簿。永安土名是瑪下納界丹進教冊,又作馬下六該冊。永安育71女,每人名第2段就是馬下六舊戶籍簿。長男元貞,土名大宇馬下六;次男克貞,土名達買馬下六;三男志貞,土名斗八馬下六;四男式貞,土名加舉馬下六;五男維貞,土名阿為馬下六;六男大貞,土名大必里馬下六;七男瑞貞;長女土名吶腳馬下六。

    族人取用同名之頻率甚高,或因多襲用祖先名之故,或因部落居民不多識別不難之故。男的,如阿沐、阿穆、阿敦、阿為、阿新、阿四老、阿宋、阿打歪、打歪、大宇大雨、打必里踏彼里、打眉、該丹界丹、開山、加里、交根、歐耶、加苞、包格、茅格、孝希、頭番……。女的,如阿比、阿抹、阿都奴、阿留、阿金、阿弟、阿巧、打叩、蚋汝、蚋伊、打伊、伊底、拉伊打、蹈汝阿、馬蠟干、格吶油、苟金、沙望、沙洋、瑪烈……等,是常用的名。土名音之漢譯,不完全一致,有可能幾種漢譯名。文獻解讀上,有時只見一名字例如只見「潘茅格」、「潘君乃」而此名是常用的,就困難認別了。

    衛惠休著「埔里巴宰七社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之廿七,1981年刊,收錄調查報告,包括生態環境、歷史、人口、家族與婚姻、親族結構、親屬稱謂與名制、部落組織與權力制度、經濟制度、宗教儀禮典巫術、社會文化變遷等章。「名制」一段,見於該書90-93頁。據序,1969年調查隊首次到埔里愛蘭調查時,在埔里鎮公所發見自日據初期直到現在連續無缺的戶籍檔案,由王崧興帶領20位同學耐心查抄,這筆系譜檔案存在台人人類系與中研民族所云。順便錄之。

 

 

《台灣教會公報》 2148 主後199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