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212 德馬太醫生

首頁Home / 史話總目錄 / 教會史話題字/史話第一輯 史話第二輯 / 史話第三輯  /  史話第四輯 / 史話第五輯 / 史話第六輯 / 史話第七輯

教會史話 226-250

教會史話 251-275

教會史話 276-300


  1. 馬雅各名醫神技

  2. 馬醫生名傳四方

  3. 福音傳到台灣中部

  4. 烏牛欄潘開山武干

  5. 大社最早的領洗者

  6. 大社潘交根阿打歪

  7. 吳子光寓居岸裡社

  8. 岸裡社受封土賜姓

  9. 總土官阿穆派下

  10. 大社的早期進教者

  11. 內社首次領洗者

  12. 德馬太醫生

  13. 甘為霖受封駐府城

  14. 蘇格蘭出身的牧師

  15. 馬偕的蘇格蘭淵源

  16. 遙遠的臺灣!

  17. 我常與你同在!

  18. 馬偕抵打狗找李庥

  19. 從打狗到淡水

  20. 「女皇飯店」

  21. 南下到大社埔社

  22. 巴宰族裔的土名

  23. 尋找開山武干之裔

  24. 甘為霖府城初印象

  25. 布屏隔開男女席


 

  

    德馬太醫生(Dr. Matthew Dickson)是英國長老教會駐臺第2位醫療宣教師。德醫生於1871210日抵台,而於187818日離職返英,在台共7年。醫生娘是18741222日抵臺,與夫君同時返國。

    德醫生受派駐府城醫館二老口「許厝」,參見《教會史話》 134),先襄助馬雅各醫生,迄至187111月馬醫生離臺,就負責館務。他醫術高明,逐漸建立官私各界之好評,甚至全臺最高官道臺之信任。1876711日,他在函裡云:「來館就醫者甚多,而很多患者印象深刻。有半打的患者(Half a dozen of them)購買了詩冊,而自早到晚讀誦詩。……最近我看了道臺衙門裡幾位患者。首先是屬官的夫人,她的腿生了一顆大膿瘡(a large abscess),土醫無法治療,差一點就失去生命。她痛的很厲害,脈搏跳得快,骨瘦幾乎如柴。經過我的處置,她的病狀穩定,一日一日有進步。道臺本人也是患者。在這樣情況下,我厚顏地要求他是否可撥一寺廟作醫館之用。他答應可考慮,而派一位相當的官員(a mandarin of the rank of a blue button, or something)巡查各寺廟,而回報。願上帝在這些事上有作工,對民眾靈性上有幫助。」(The Messenger, Oct. 2, 1876, p.97)

    在德醫生之下習醫者有蘇甲寅。德醫生回國后,蘇甲寅先在府城臺南,後在嘉義開西藥房,掛牌「得安堂」。1885年至1887年,甲寅任府城教會長老。在「得安堂」習醫,後來在鹿港員林開業者有李本道生,是傳道師李槌之子,稱「懷德堂」後稱懷德醫院

    德醫生在醫館盡職外,也時常協助教會事工,並到各地巡視及診療,其足跡遍及南北教區各地參照《教會史話》 6768)。其向母會報告各地情況亦甚勤。例如,萬榮華牧師撰「英國長老教會海外傳教百年史」(Edward Band: Working His Purpose outP.85),就提他有關崗仔林頭人改信的報導。略云:崗仔林官員,雖然本人亦是平埔族,但甚反對福音傳入同族人,他用盡方法阻害,也向在台灣府道臺告狀,而女婿入信,就將女婿驅出祖厝外,不准其女隨夫去……但最後他本人決意入信並願意傳其道。或找機會另作考證,今不贅

    當德醫生夫婦離職返國時,臺南教士會同僚甘為霖,巴克禮及施大闢決議致贈送別詞,文見於「臺南教士會議事錄」第22回,1878116日第1(HandbookP.5)在此不錄。醫館因德醫生返國一時暫停醫務,迄至1879114日安彼得醫生(Dr. Peter Anderson)抵台後才重開。

 

 

 

《台灣教會公報》 2136 主後199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