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224 甘為霖府城初印象

首頁Home / 史話總目錄 / 教會史話題字/史話第一輯 史話第二輯 / 史話第三輯  /  史話第四輯 / 史話第五輯 / 史話第六輯 / 史話第七輯

教會史話 226-250

教會史話 251-275

教會史話 276-300


  1. 馬雅各名醫神技

  2. 馬醫生名傳四方

  3. 福音傳到台灣中部

  4. 烏牛欄潘開山武干

  5. 大社最早的領洗者

  6. 大社潘交根阿打歪

  7. 吳子光寓居岸裡社

  8. 岸裡社受封土賜姓

  9. 總土官阿穆派下

  10. 大社的早期進教者

  11. 內社首次領洗者

  12. 德馬太醫生

  13. 甘為霖受封駐府城

  14. 蘇格蘭出身的牧師

  15. 馬偕的蘇格蘭淵源

  16. 遙遠的臺灣!

  17. 我常與你同在!

  18. 馬偕抵打狗找李庥

  19. 從打狗到淡水

  20. 「女皇飯店」

  21. 南下到大社埔社

  22. 巴宰族裔的土名

  23. 尋找開山武干之裔

  24. 甘為霖府城初印象

  25. 布屏隔開男女席


 

  

    宣教師們留下的記錄,提供吾人能窺見當時社會的實況。甘為霖牧師的著作及其報告函,就是顯著的例。我會多處引錄其文,在此先看他對臺灣府城的初印象吧(Sketches From Formosa, p.l8~19)。述云:

   「臺灣府臺南城,其磚壁厚約15呎,高約25呎,問圍約有5哩。城4大門,都建有高哨塔樓。主要寺朝及文武衙門,佔了城內較寬廣所在。實施都市改良計劃,必須進行。雖然到處有可愛的路徑(Pleasant Walks),很多店舖相當引人,但一般而言街路狹窄、多風、未舖好、而有種味(Odorous)。作為新來者,在這些街路上所看的每項,都引起注意。乞丐是可憐的階層,而很多患了麻瘋症(Leprosy,癩病。他們坐在路邊,展示其難處,用盡方法來求同胞們的同情,但這些較幸運的,卻多不動情。也曾遇見僧侶,但他們往往是柔弱無丈夫氣派。讀書人(Literati),似比在大陸我所訪過的熱鬧城市多,他們曳著藍色外袍而行,自高,而絕不惜示其對外國人的憎恨。」

   「較可注意的,就是一般民眾非常有禮貌。如果外國人在泉川或漳州,過路人會嘲笑你或會作不友善的批評側語,1868年的劫難見《教會史話》 116-125)時英國領事的行動或有影響吧。代理領事吉必勳(John Gibson)以直截方法主張保護英國商人及宣教師的權益,結果情勢立靜,連曾站在反對陣營的也有良好的反應。如此,我們的眼前大可有機會而感覺興奮……

    臺灣咐城是全臺百區,文風甚盛,到處可看到讀書人;甘為霖感覺到讀書人不太友善,可慰者就是一般民眾相當有禮貌。

    甘為霖提到乞丐,並非聳語。在武朝關帝廳入口左側,曾豎有道光21(1841)台灣知縣閻炘所立石碑今移在南門碑林,禁止乞丐徘徊市中,妨生業,強乞不法。在大東門前,於光緒元年(1875)也豎起知縣周懋琦所立誡碑今移在南門碑林,亦有禁乞丐滋擾強索句文。

    我讀了道光21年閻炘立碑記,雖然嚴禁惡丐強乞吵擾,但也准許些社會救濟的措置;例如,「丐子求討錢米,應聽主人施給」,「過喜慶演戲請客,准向喜慶之客討錢貳百文」,「過嫁娶,有力之家准其給貳百文,若無親迎者,量力酌給,至多以一百文為準」,「如逢喪家有力之人,無論齊懺幾天,豎立幾旛,皆給貳百文」等,順便錄之。

 

 

 

《台灣教會公報》 2150 主後199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