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 650 陳和牧會生活清苦

首頁Home / 史話總目錄 / 教會史話題字/史話第一輯 史話第二輯 / 史話第三輯  /  史話第四輯 / 史話第五輯 / 史話第六輯 / 史話第七輯

教會史話 601-625

教會史話 651-675

教會史話 676-700


626  五月花號航海日誌

627  我認救主無驚愧恥

628  聖詩歌的歷史淵源

629  偉烈亞力的兩書誌

630  第一本漢文聖詩冊

631  開港前後的聖詩冊

632  植物學家的詩調

633  養心神詩和嚴清華

634  從匾額「春風」談起

635  馬偕的「逍遙學院」

636  馬偕述蕭大醇生涯

637  有關洪胡的備忘錄

638  再談崙仔頂的李恭   

639  艋舺蔡文從及其裔

640  略談蔡天註及其後

641  新港社出身的劉和

642  蔡生傳道生涯點滴

643  馬偕和蕭大醇傳道

644  陳榮輝的長女真仁

645  蕭田,蕭湖,蕭東山

646  幾座蕭家的墓碑文

647  陳清義成長的過程

648  柯維思長老的小傳

649  陳和在馬偕宅成婚

650  陳和牧會生活清苦

 


 

 

 


陳和(18651950,牧師)是牛津學堂的首屆生。18857月結業就受派到噶瑪蘭地區。他於同月17日成婚(《教會史話》649),三天後就背著包袱牽嬌妻出發,經過三紹嶺、草嶺,三天辛苦的路程到任地。

1883-1884年馬偕在噶瑪蘭已經在番社頭、婆羅辛仔宛、洪武蘭、武暖、打馬煙、掃笏、打那美、南方澳、埤頭、斗門頭、奇立板、奇立丹、奇武荖、大竹圍等社設教會。陳和的長子陳金典就是馬偕於188735日巡迴到掃芴時受洗的。據官方清冊,陳和於1892-1893年就在抵美福社。單人獨馬在平埔社負責教導社民不是易事。他一共在噶瑪蘭生活14年,參與新開拓12所教會云。

1889年,陳和被調回在馬偕身邊再學習,並牧八里坌,也照顧五股坑、灰窯仔、新莊等,而於1902年受派至三角湧(三峽,參見《教會史話》294295564)。1913年參加教師考試,1914210日在中會以路加福音2119節講道,而被設立為教師,191555日在三角湧受封牧。

據其子女陳家齊、陳國治、陳秀子云:陳和在三峽生活非常清苦,家裡平常只是吃稀飯加蕃薯,到了禮拜天才煮乾飯。牧師略通醫藥,也幫人拔牙治病,並時常到河裡抓魚、山邊挖芋頭、種菜;而許多會友住在大豹、有木、成福等地,牧師探訪都請吃飯後再讓他回去。牧師娘會在端午節做些香包、香袋等分給主日學的小朋友,冬至就做些湯圓送給鄰人,並教導婦女們廢物利用(《三峽教會百週年紀念刊》,1981年,p.46)。在北部三角湧教會是繼新店、艋舺、大稻埕、竹塹(新竹)之後,和三角埔及水返腳(汐止)同年,是少數獨立聘牧的先鋒教會之一,會友的熱情可嘉,但經濟財力略差,教會欠牧師的束金(謝禮)時常發生。我查了北部中會的議事錄,1916215日召開的第20屆中會,會正(議長)詢問各堂會牧師,堂會是否遵約而行?六堂會牧師皆答有,蒙其厚待,惟三角湧束金尚未清楚;1918226日召開的第22屆中會,也紀錄三角湧堂會經費不足,有欠牧師束金百餘圓未交清;192032日召開的第24屆中會亦紀錄三角湧緣金不足經費尚欠百餘元。陳和提出辭呈而中會准(《北部教會大觀》p.92, 94, 96)。

192122日召開的第25屆中會,陳和是以三角湧長老身分出席的。中會准教士會聘陳和為宜蘭、羅東、蘇澳、花蓮港等地諸堂會之宣教師並於223日設立。19242月三角埔教會呈稟擬聘陳和為其牧師,惟牧師以患眼疾未敢接納。據云,劉忠堅牧師(Rev. Duncan MacLeod)勸陳和,和說:我眼力太差,不能看聖經。劉牧師說:那麼我每禮拜天派神學生幫你讀經,由你證道,於是陳和才再在三角埔為主作工一年,而退休。牧會40載,一直過著清苦的生活,但不屈不撓,熱心傳道。他愛吟〈透早去撒好種〉(現行聖詩488首),一生時常帶麻袋出外,收除改信者交出的偶像一百座以上。

陳和退休後仍居於三峽,直至三子陳家齊任職馬偕病院自三角湧轉入大稻埕教會,他也轉入大稻埕教會,而自1938619日至1946217日間擔任該會長老職。陳和卒於1950113日,距生于1865113日,虛歲86

 

《台灣教會公報》 2688  200391-7 p.13